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服務分享」標籤的文章

世界和平會貧童圓夢服務計畫

圖片
高雄路竹區竹滬國小舞龍社,在陣型變換時學生需邊擺龍邊跑步,讓龍更有精神與活力。 社團法人世界和平會希望藉由貧童圓夢服務計畫,讓社會大眾一同來了解孩子們努力的故事,發掘孩子們的潛能與才能培育。   ➡   世界和平會「貧童圓夢」詳細服務計畫 ↘ https://reurl.cc/4o1A43 ➡   2023 年貧弱家庭孩童圓夢計畫補助案列表

在長大的路上 給自己一個機會

圖片
在長大的路上 給自己一個機會   八斗高中國中部橄欖球隊成員 : 「 我原本沒有要打橄欖球,原本想打籃球,國小老師說我的體型可以打橄欖球,但是我連橄欖球的形狀都不知道。後來國中老師來也說我的體型很好可以打,我就對我很有自信,隨後就加入橄欖球,那時候我還是不太了解,結果我一直失誤讓比賽輸了,我回到家就一直哭,一直想說要是我能做得更好,就不會有那個低級的失誤了,我那時候是真的很想放棄這項運動。這次是國三最後一次站在冠軍賽的舞台,我們一開始就全力以赴,在最後幾秒的時候對手失誤,裁判的哨聲響,我們全部人湧上場互相抱在一起。我們這段時間所作的體能、重訓、練球,一切都值得了。 」     田美國小樂樂棒球隊成員:「 我第一次加入球隊是三年級時,後來因為一場意外,我的腳受傷了,所以就退出球隊,沒再練習了。五年級下學期我又重新加入球隊,那時突然覺得好陌生,而且好累,然後常常傳歪、傳不好而被隊友責怪,所以那時就萌生退意,想再退隊!但心底深處傳來一個聲音,何不給自己一個機會,好不容易加入了球隊,再努力一點就可以跟大家一起比賽了!在經過一番努力後,我對球的感覺不那麼陌生了,也不再害怕,在今年的比賽我打出一支支的安打,幫助球隊贏得一場場的比賽。 」   仙洞國小老師:「 有位孩子天生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問題,當初憑藉著自己對射箭的熱情加入了射箭隊,一開始就需要花費更多精神與努力讓自己冷靜、專注在目標上面,才能克服自己先天上的不足。在練習每一支箭的時候,他都需要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才能瞄準,但他堅持不懈的努力把握每次練習時間,代表出賽時獲得個人組第六名,這是對他的最大肯定,也讓他對射箭更有自信心。 」 八斗高中國中部橄欖球隊 比賽畫面 田美國小樂樂棒球隊 比賽畫面 仙洞國小射箭隊 比賽前分組練習 新生國小繪畫班 學生學習光影變化 竹滬國小兒童繪畫班 學生認真作畫 南和國小音樂社練習 竹滬國小舞龍社 陣型變換展現精神與活力 梅北國小書法社 受邀到社區寫春聯展現成果 尖山國小陶笛 S 團 陶笛表演加上球類動作編成舞蹈 屈尺國小森巴鼓悅社 老人之家社區服務表演舞蹈 茄荖國小吉他社 學生回饋

「一起完成一件事」的力量

圖片
南興國中合唱團受邀參加阿里山元旦日出音樂會 「一起完成一件事」的力量   「在進到合唱團之前,我是一個內向的人,但加入合唱團之後,我變得活潑許多,跟同學有除了閒聊之外的專業話題可以交流,更慢慢體會到老師口中『音樂上的合作』。」   「在合唱團和大家一起唱歌的時光,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除了自己本身就很喜歡唱歌之外,我也享受唱完一首曲子時,有『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』的感覺。」   「很開心自己兩年都待在合唱團,但這也是最後兩個月在合唱團的時光,突然覺得好捨不得,捨不得大家一起去台東比賽的美好回憶,捨不得大家一起站上台的成就感,捨不得幽默風趣的老師,還有好多好多。合唱團一定會是我國中生涯中最難忘的回憶!」   今年南興合唱團以兩支隊伍參與全國音樂比賽,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,老師表示雖然看得出學生的疲態,但孩子們沒有怨言且付出時間投入,想盡辦法打起精神,只為了呈現美好的音樂盛宴,讓老師印象深刻。而合唱團營造出的溫暖氛圍,更是讓指導老師流連忘返。   團結完成演出是合唱團的核心精神,但因為疫情的發生錯過了好多演出的機會。南興國中老師回想, 111 年底有一場很特別的演出,讓孩子有機會可以展現團結的心,讓大家在寒冷的冬日冷風裡也溫暖了起來,這場演出便是阿里山跨年日出音樂會,接受重任在迎曙光的時刻擔任合唱演出。   平日孩子們習慣在平地、室內場地與正常室溫,而這次要同時面對寒冬、戶外、清晨、中高海拔的濕冷和稀薄空氣環境,相當具有挑戰性。但因為有著團結的心,社團才能夠守秩序、安全的順利完成演出。   在接到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邀請時,老師還懷抱著一絲不確定,詢問孩子們的意願,也分析可能會遇到的難關。結果沒有一個孩子想退出,每一位都帶著閃閃發光的堅定眼神要一起上山表演,在觀日平台迎接日出。也因為如此,老師下定決心要讓孩子在長大的路上永遠記得這個回憶。為了順利演出,老師帶著學生們跑步以訓練肺活量與調節呼吸,在處理演唱細節上也做了好多努力,只希望不虛此行。   孩子們非常爭氣,儘管山上5度的低溫加上飄著雨讓孩子們冷到發抖,但還是站上舞台努力完成了挑戰。雖然當天的天候不佳,但師長們都有著滿滿的感動與驕傲,因為在老師心裡,孩子們就是那道曙光。

練習專注

圖片
福安國小太鼓隊 上課情形 練習專注   「一隻手已經夠忙了,兩隻手要一起注意重音,有點讓我苦惱。為了打出完整的曲目,我好像全身都要非常專注,現在我們的曲子節奏變難了,我也會打太鼓了!」福安國小太鼓隊孩子認真地分享學習心得。 在練習太鼓的過程,孩子了解到太鼓是群體活動,不能只是低頭猛打自己的節奏,要學習聽別人的聲音、與大家一起合作 。 耳朵也是一項重要器官   「這個東西怎麼打?」   孩子在剛接觸太鼓時不禁感到疑惑,但過了一學期後,孩子也紛紛有了成就感。   有孩子說:「國小生涯唯一一次在陌生人面前打鼓,也是這個階段讓我認識好多大鼓,出去比賽時老師還叮嚀我們要打開耳朵聽一下別人在打什麼,不然會變成菜市場,原來打鼓不是只有手的事,耳朵也是一項重要器官。老師都說我們打曲子有一兩處會分家,所以要我們多加練習。謝謝有太鼓課,讓我除了讀書與玩耍之外多了一項專長。」   「五年級實際打鼓後,我覺得好好玩,雖然練習時間腳站得好痠,手也都打到起水泡,但我很高興老師和全班都沒有放棄,上台表演後,我更喜歡太鼓了。」   「剛開始接觸太鼓時,我是個笨笨的人,總是把右右左的節奏打成右左左,不知道老師們發現我打錯沒?老師很認真的教導我們,她先教我們基礎練習,登台打鼓好興奮,以前都看別人打, 接觸太鼓後,我才發現打鼓不是那麼容易的事,學長姐真厲害。老師要我們用心讓耳朵去聽曲子,這樣節奏才會整齊,到後面曲子越來越長,我們會打的節奏也越來越多。 不只節奏要對,重音也要加下去。」 了解更多關於 「貧童圓夢」幫助孩子脫貧‧自我實現

是孩子的挑戰 也是老師的挑戰

圖片
新屋國小女壘隊 傳接球訓練 是孩子的挑戰 也是老師的挑戰   有一天,一位孩子在運動場撿到壘球,乖巧的拿去學務處要交給主任,主任把握機會帶她到運動場一起玩壘球,也詢問要不要到壘球隊試試看。結果孩子不僅答應參加球隊,還越來越有興趣,表現越來越好,目前已經可以上場比賽。   新屋國小女壘隊指導老師到校任教時,發現球隊面臨到成員斷層的困境,但他並不氣餒,認為這也是考驗自己的機會,因此只要遇到有意願的孩子,都會讓她們來嘗試看看,看她們是否會喜歡上這項運動。即使社團來來去去的人很多,但老師認為每次都是一個希望和機會。   社團從湊不齊一隊,慢慢找到喜愛運動的女孩們願意嘗試壘球,到現在能夠成隊出去比賽,老師很感謝圓夢計畫,並非常以這些在運動場上揮汗努力的孩子們為榮。 女力的重視與延續   在球隊努力重建的過程,球隊利用平時課後的時間訓練,犧牲自己的時間一起加強訓練。當別的同學在玩的時候,她們卻願意風吹日曬在運動場上訓練著,只為了為校爭光,後來參加 111 年第四屆台北市女子壘球城市對抗賽榮獲第三名。   雖然在備戰中屢屢受到考驗,但在拼命奮戰的過程也建立了革命情感,老師說這些孩子個性肯吃苦,了解家庭狀況才知道,有些是阿嬤在照顧,因為孩子對運動有興趣,阿嬤就鼓勵孩子到壘球隊,希望孫女能藉此鍛鍊自己且學習獨立自主,來球隊之後也確實慢慢進步。   甚至有的孩子不只自己有興趣,還帶著妹妹一起加入球隊。妹妹原來是因為看到姊姊進球隊練球,便很想跟著姐姐一起參加比賽。雖然妹妹年紀還小,但媽媽也叮囑孩子不能隨便就放棄,要學習努力不懈的精神。   老師表示圓夢計畫不僅提供孩子一個展現熱情的舞台,更可能讓她持續努力,藉由加入國中女壘隊、高中女壘隊,進而推甄到大學。在過往訪視的過程,就曾聽過國小高年級的孩子,聊著自己畢業後要繼續進女壘隊升學的夢想。因為如此,孩子更懂得努力與珍惜追求目標的機會。 了解更多關於 「貧童圓夢」幫助孩子脫貧   ‧   自我實現

挑戰未來 以熱情作為篩選標準

圖片
上大國小兒童節奏樂隊 進行口風琴暑訓 挑戰未來 以熱情作為篩選標準   上大國小老師在成果報告中曾提及,圓夢社團「兒童節奏樂隊」因為人數不足,在聖誕表演需要再招募學生一起參與,而學校孩子們在音樂課恰巧有彈奏過聖誕鈴聲,所以這次想參與表演的人很踴躍,即使孩子們在音樂領域的能力還是欠缺的,但校方表示樂隊招收團員的條件和都市學區的學校不同:「完全憑藉孩子熱情的意願與對音樂的興趣,只要想學、願意努力,即便連五線譜都還不懂,樂隊一樣敞開大門歡迎孩子一同學習。」   指導老師特別提到有一位孩子,在中年級時就曾加入社團,當時卻因為在家還要幫忙很多家事,家人認為參與樂隊會影響到課業及精神,所以中斷了練習。但孩子對音樂還有夢想,經過孩子自己和家人的溝通,在畢業前最後一年再次加入社團且完成比賽,還順利進入了全國賽。   除了孩子本身的潛能,能持續保有熱情更是難能可貴。孩子在加入社團後,要從最基礎的認識譜、數節拍與節奏開始,必須按部就班、循序漸進培養能力,這需要挺得住枯燥的基本練習,以及熬得過長時間的訓練合奏,因為無論是同伴或師生之間都需要經過磨合的過程。   謝謝老師和孩子都沒有放棄,這些都是圓夢計畫持續進行的動力。   了解更多關於 「貧童圓夢」幫助孩子脫貧 ‧ 自我實現

在長大的路上 守護每個勇敢的當下

圖片
在長大的路上 守護每個勇敢的當下 圓夢社團-八斗高中國中部橄欖球隊成員這麼分享: 「雖然可能我們在別的科目並不是這麼亮眼,但我們也會很努力的去完成,因為我們的路和別人不同,打這種球類運動就是需要各個好夥伴互相鼓勵互相扶持,才能變得更加強大,也不能忘記自己當初的夢想就是要爭取最高榮譽。就像教練說的,要有贏的決心,不能因為別隊很強就開始自暴自棄覺得自己不行。」   世界和平會圓夢服務計畫自 101 年開始啟動,支持有夢想、有潛能但缺乏資源的貧童或社團,希望能鼓勵貧弱家庭與偏鄉的孩童,在孩子實踐夢想的過程為他們補足能量,也為努力的學校與師長加油打氣。 大鵬國小籃球隊 參與市長盃   圓夢服務至今已持續十年,透過計畫支持學校發掘孩子的潛能。 111 年,共服務了 51 間學校與 59 個圓夢案,領域跨及運動性、音樂性與學藝性等。當孩子因為生活充滿困頓或傷痛而感到無助與不安,希望他們能得到適時的陪伴,且有努力的方向,勇敢往未來邁進。   在這過程我們期許孩童能對自己的夢想實踐有具體的規畫,並認真負責地執行與完成。受資助者皆需辦理公開活動以展示學習成果,以及安排社區服務、推動孩子走進社區表演或擔任活動志工,讓孩子們除了在才藝上精進成長,也能認識在地並培養服務的精神。 服務成果 了解更多關於 「貧童圓夢」幫助孩子脫貧 ‧ 自我實現

圓夢系列-太鼓

圖片
〈 公益服務季刊 104 號 〉 屢獲獎|孩子有目標 零中輟 台南市後壁國中太鼓隊     每周三下午社團課,台南市後壁國中運動中心就會傳出隆隆的太鼓聲,廿多名學生分組練打締鼓、雙鼓、筒鼓、側鼓,為比賽集訓。校長高儷玲說,世界和平會多年贊助太鼓隊師資及樂器,讓後壁國中有了在台南市傳統藝術比賽、全國民體育競賽中拿特優與優的「傳統」。 連三年零中輟     高儷玲指出,該校學生中約 4 成來自單親家庭、隔代教養、低收入戶,多數家長無暇或無力管教小孩,加上學生不喜歡待在家裡,「若不能把學生留在學校,很容易被其他人帶走」。因此校方成立太鼓隊、懸絲偶、陶藝、網球、直笛等社團課程,並透過參賽、表演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集訓,透過這些努力,達成連 3 年「零中輟」的紀錄。 台南後壁國中太鼓社員為比賽備戰。圖/羅佑純/攝影     後壁國中位處偏鄉,家長會沒有資源可挹注,學務主任郭奇達說,「找資源、找經費」是家常便飯,因此當他得知世界和平會的「圓夢計畫」可以資助社團經費,他立刻申請成立太鼓社,「是世界和平會的援助,讓學生找到另一片天空。」     郭奇達說,去年太鼓社在比賽中表現最亮眼的小希也是木球隊成員,下課後不是練太鼓就是打木球,雖然雙手常長水泡,但他樂在其中。郭奇達強調,不論是太鼓或是木球,想在比賽中拿好成績就需要大量練習,對小希來說,每次得獎都是珍貴的成長經驗。     太鼓社另一項珍貴的資源就是學長姐,副社長許巧佩說,除了社團課是老師指導外,周一、周四的早自習及每天第二節下課的練鼓時間,都是學長姐手把手的教學弟妹,即使畢業了,學長姐還是常常回學校指導。     社長林錦威自小學就在社區學太鼓,打鼓是生活的一部分,他覺得打鼓很舒壓,「用力打完鼓,心情就好了」。社員黃美綺認為打鼓不難,只要把譜背好,多練習就會,每當司儀在頒獎典禮時唱名到自己名字時,就是她最開心的時刻,「一切辛苦都值了」。 〈完整季刊內容: 世界和平會公益服務季刊 104 號 〉

圓夢系列-森巴鼓

圖片
〈 公益服務季刊 104 號 〉 人人都可學|找舞台 給孩子自信 南投縣信義鄉潭南國小      南投潭南國小加上幼兒園共 125 名學生,全都是布農族人,其中 8 成是弱勢(含中低收入戶、單親、隔代教養),家長多為打零工維生,收入不穩定,也難照顧小孩,還好是原住民重點學校,可以全額申請課後照顧經費,把學生留在學校學才藝、寫作業。 森巴鼓社     校長李岱恩說,學校社團中,音樂類只有合唱團,入團前要學樂理,對偏鄉孩子來說門檻很高,但打擊樂是只要勤練就可以學會的樂器,因此 8 年前向世界和平會申請經費成立森巴鼓社團,全校學生都可以入團。 校長李岱恩期許森巴鼓隊在表演中擴展眼界、肯定自己。圖/潭南國小提供     簡亞帆 6 年前分發到潭南國小,負責陪學生每周練兩次森巴鼓,他是花蓮長大的原住民,知道對有些部落的孩子而言,樂器只存在於電視節目、教堂裡,森巴鼓社團是唯一可以學樂器的機會,所以學生都珍惜,也很在乎每次上台表演。     李岱恩說,很多弱勢生眼光只侷限在部落裡,所以他把握帶學生上台機會,從南投燈會到青商會會長交接典禮,都曾是他們表現的舞台,「學生從練習中建立自信、看到自己的天賦,也習慣被看見」,才能激發出「想要自己變得更好」的念頭,讓自己有機會走出不一樣的人生。 〈完整季刊內容: 世界和平會公益服務季刊 104 號 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