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夢系列-太鼓
〈公益服務季刊 104 號〉屢獲獎|孩子有目標 零中輟
台南市後壁國中太鼓隊
每周三下午社團課,台南市後壁國中運動中心就會傳出隆隆的太鼓聲,廿多名學生分組練打締鼓、雙鼓、筒鼓、側鼓,為比賽集訓。校長高儷玲說,世界和平會多年贊助太鼓隊師資及樂器,讓後壁國中有了在台南市傳統藝術比賽、全國民體育競賽中拿特優與優的「傳統」。
連三年零中輟
高儷玲指出,該校學生中約 4 成來自單親家庭、隔代教養、低收入戶,多數家長無暇或無力管教小孩,加上學生不喜歡待在家裡,「若不能把學生留在學校,很容易被其他人帶走」。因此校方成立太鼓隊、懸絲偶、陶藝、網球、直笛等社團課程,並透過參賽、表演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集訓,透過這些努力,達成連 3 年「零中輟」的紀錄。
後壁國中位處偏鄉,家長會沒有資源可挹注,學務主任郭奇達說,「找資源、找經費」是家常便飯,因此當他得知世界和平會的「圓夢計畫」可以資助社團經費,他立刻申請成立太鼓社,「是世界和平會的援助,讓學生找到另一片天空。」
郭奇達說,去年太鼓社在比賽中表現最亮眼的小希也是木球隊成員,下課後不是練太鼓就是打木球,雖然雙手常長水泡,但他樂在其中。郭奇達強調,不論是太鼓或是木球,想在比賽中拿好成績就需要大量練習,對小希來說,每次得獎都是珍貴的成長經驗。
太鼓社另一項珍貴的資源就是學長姐,副社長許巧佩說,除了社團課是老師指導外,周一、周四的早自習及每天第二節下課的練鼓時間,都是學長姐手把手的教學弟妹,即使畢業了,學長姐還是常常回學校指導。
社長林錦威自小學就在社區學太鼓,打鼓是生活的一部分,他覺得打鼓很舒壓,「用力打完鼓,心情就好了」。社員黃美綺認為打鼓不難,只要把譜背好,多練習就會,每當司儀在頒獎典禮時唱名到自己名字時,就是她最開心的時刻,「一切辛苦都值了」。
〈完整季刊內容:世界和平會公益服務季刊 104 號〉
留言
張貼留言